1936年10月,红军的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成功会师,顺利抵达陕西北部的革命根据地,而这条历时两年,跨越两万五千里艰苦卓绝的长征也由此宣告圆满结束。
然而,红军抵达陕北根据地后,国民党军似乎也停止了对他们的大规模军事围剿,这究竟背后隐藏着什么原因呢?长征期间,国民党军调动了数十万兵力围剿中央红军,甚至包括空军全力出动,难道国民党就此放弃了吗?这显然是不可能的。
其实,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,主要是因为陕北地区已经脱离了国民党的控制中心,从而使得对蒋介石政权的直接威胁减少,国民党因此不会大规模集结重兵进行围堵。此外,此时两广事变正愈演愈烈,中央军无暇顾及西北,忙于处理南方的动荡,等局势稳定后,部分中央军才逐渐调往北方参与围剿红军的行动。
实际上,陕北的红军并不处于一片安宁的状态,周边存在着晋绥军、马家军等地方军阀的威胁,蒋介石亦希望借助其他势力铲除红军的影响。同时,国民党方面对陕北红军的围剿从未停止,主要兵力来自张学良的东北军、杨虎城的西北军以及一些增援的中央军。
展开剩余65%1935年10月,红一方面军抵达陕北根据地后,蒋介石随即在西安设立了“西北剿总司令部”,并任命张学良为总指挥与副总指挥,调遣东北军进入陕甘地区,力图消灭红军。然而,张学良心中并无意与红军交锋,他着眼于带领东北军重返东北,驱逐日本侵略者。因此,尽管张学良与杨虎城共同围剿红军长达一年,依然未能实现消灭红军的目标。
实际上,红军顽强的战斗力让东北军遭受了重大损失。在短短三个月内,这支十万人的围剿大军便损失了三个师的兵力,甚至有两位师长在战斗中阵亡。张学良此时忧心忡忡,向蒋介石请求为阵亡师长支付抚恤金,但遭到拒绝,而蒋介石更是削减了东北军的军费,并取消被消灭部队的番号,这让张学良感到既心痛又失望。
如果继续协助蒋介石围剿红军,东北军最终势必将陷入与红军两败俱伤的境地,而中央军则会从中渔利,因此张学良必须寻找其他出路。1935年12月9日,北平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爱国运动,喊出了“停止内战,一致对外”的响亮口号,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“一二·九运动”。
在这一背景下,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迅速高涨,短短一年间,国内局势发生了巨变,红军也因此迎来了生机。自此,红军与东北军之间渐渐由敌对转变为交流,甚至在周公的先导下,他亲自前往延安与张学良进行会晤,达成了取消经济封锁等协议。
到了1936年初,中央红军与张学良之间秘密签订了停火协议,并进行了后续的谈判,讨论抗日事宜。张学良表示,陕甘的东北军可以为红四方面军北上抗日提供便利。就这样,国民党对陕北根据地的围剿宣告结束,哪怕蒋介石最后有心围剿中央红军,也因张杨的劝谏而未能如愿!
此后,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,国共开始了第二次合作,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大圣配资-股票配资成本-十大炒股软件最新排行-配资炒股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